F-16A-Fighting-Falcon
“實用主義至上”的美國又干出讓盟友齒寒的事情。據巴基斯坦新聞網近日報道,巴基斯坦
空軍日前發現,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即將向其交付的F-16戰斗機上偷工減料,使這批戰機僅能識別北約制式以外的敵機,巴軍方因此決定推遲接收工作。其實,美國出口戰機等軍火時往往采取技術上“留一手”的招數。
F-16傷了巴基斯坦的心
其實,巴基斯坦老早就想買美國的F-16戰機了。1988年,巴基斯坦向美國提出采購71架F-16A/B型戰斗機的要求,當時的老布什總統一口答應。但稍后情報顯示,巴基斯坦正計劃發展核武器,美國政府遂于1990年下令停止交易。“9·11”事件發生后,巴基斯坦變成美國的親密反恐盟友,小布什便一償“父愿”,恢復向其出售77架全新的F-16C/D Block 50/52戰斗機,外加11架二手F-16。這批新F-16都在洛·馬公司位于得克薩斯州的沃斯堡工廠制造。
然而專程赴沃斯堡督造的巴空軍官員發現,洛·馬公司制造的首批36架F-16戰斗機不同程度地存在所裝機載設備與合同不符之處,其中最致命的問題莫過于電子戰系統。裝在F-16座艙擋風玻璃罩前方的AN/APX-113(V)數字式敵我識別器被動了手腳,只能識別北約制式以外的敵機,一旦與北約戰機交戰,這批戰機將很難發現目標。另外,洛·馬公司也沒有按規定提供藍盾
導航/攻擊吊艙,使這批戰機攜帶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大打折扣。一些憤怒的巴基斯坦網民在巴國防部網站論壇上留言稱:“F-16傷了巴基斯坦的心?!?nbsp;
想要的不肯給,不要的卻硬塞
事實是,大多數購買美國戰機的外國客戶都遭遇過這樣的“技術壁壘”,只是程度有輕有重罷了。華盛頓思想庫之一的防務信息研究中心(CFDI)高級研究員拉切爾·斯托指出,作為高科技結晶的戰斗機,本來供應國的數目就極為有限,美國又占據了技術上的制高點,因此這種稀缺性造成購買國一般都處于被動地位,“想要的不肯給,不要的卻硬塞,美國經常干這樣傷感情的事,但很少受到報復?!?nbsp;
今年以來,美國主導研制的F-35戰斗機項目風波不斷,問題就出在美國拒絕同英國、澳大利亞等高級合作伙伴分享戰機控制系統的程序原代碼。戰斗機的程序原代碼就如同人體基因排序一樣重要,擁有這項核心技術,就能實現對戰機的自主改裝及后續性能升級。美國試圖永久掌握這把“技術鑰匙”,取得對F-35戰機的最終控制權,間接將盟國空軍控制在自己的羽翼下。對英澳這樣的鐵桿盟友尚且如此,其他購買國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美國還經常通過暗中將戰機性能縮水的辦法來平衡各國的軍事實力。20世紀90年代,美國同時向中東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出口F-15戰斗轟炸機,提供給以色列空軍的F-15I戰機保留了與美軍現役F-15E戰機相同的設備,價格也比照國內采購價,而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F-15S卻是F-15E簡化型,不僅發動機功率降低,就連
雷達也取消了地面
測繪能力,性能和F-15I根本不能相提并論。美國的用意就是要確保以色列對所有阿拉伯國家有無法超越的軍事優勢,沙特阿拉伯因此放棄了購買更多美制戰機的念頭,轉而引進歐洲的EF-2000臺風戰斗機。
買美國戰機風險很大
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制戰機幾乎在所有局部沖突中取得勝利,許多國家為其優良性能所傾倒,爭相采購美制戰機,作為自身保持基本防務力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洛·馬公司生產的F-16戰機已達4500架,提供給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預計F-16生產線一直到2010年都不會關閉。
值得注意的是,購買美國戰機存在較大政治風險。如果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國會頒布軍火禁運法案的情況,購買國很可能落得人財兩空的下場,巴基斯坦就曾中招。另外,美國還把對外戰機交易演變成慣用的外交籌碼,用于影響他國的政策,最極端的例子莫過于委內瑞拉空軍的F-16戰機了。華盛頓以停止供應F-16戰機配件來要挾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改變反美立場,查韋斯干脆表示愿將現有21架處于停飛狀態的F-16戰機轉售古巴或者伊朗,改買俄制蘇-30MK戰斗機予以替換。
臺灣《全球防衛》雜志主編鄭繼文曾經調侃購買美國戰機的風險就像“拼命吃河豚”一樣,“味道鮮美,卻暗含殺機”。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學峰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