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江蘇省造船完工量99艘5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了82.4%,約占全國份額的30%,成為名副其實的造船第一大省。然而,記者從昨日在寧閉幕的2010年中國國際船舶工業博覽會上了解到,我省船舶制造業“大而不強”,掌握核心技術、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促進產品升級是船企面臨的首要命題。
“我們公司現擁有國內最寬的船塢,可同時造50萬噸的船。”江蘇東方重工有限公司是第二家海外上市的中國民營造船企業,該公司的楊立峰告訴記者,企業在取得顯赫成效的同時,也面臨眾多問題?!霸牧蟽r格的上漲,大大提高了造船成本。另外,由于造船時間跨度長,匯率的風險不可避免。”
“船舶工業最大的問題是產能過剩,船廠實在太多了?!眳⒄沟牟糠执爸圃焐趟较赂嬖V記者,船舶產業是以銷定產,有了合同才造船。然而前幾年船舶行業異常火爆,大量資本涌入,使得全省船企數量大幅攀升,遠超千家,從而出現了以產定銷現象。大批船只積壓賣不出,不少造船企業處境艱難。
“更糟糕的是,不少廠家是在為他人打工,核心技術大多由國外企業掌控,船體主要鑄件和設備也依賴進口,我們能做的就是將這些組件組裝起來?!睂τ凇按瑲て髽I”的說法,楊立峰很無奈。江蘇奕淳武家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助理陳秋鳳對此也表示認同:“我們造船主要是根據船東要求。他們一般都會要求使用從國外進口的設備和關鍵產品,然后由我們來完成制造。在自主創新研發方面確實顯得較弱?!?/P>
掌握了核心技術,就像掌握了海上行船的舵和槳,怎樣走、走多遠全賴于此?!爸袊F在處于宏觀經濟轉型期,日趨注重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的突破。船舶工業作為龍頭產業之一,如何做大做強、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泵绹鳭LG有限公司亞太區總經理唐丞宇直言,現下中國船舶工業正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對于核心技術的研發,他建議省內企業從國外引進一部分先進技術及理念并實現本土化,從而解決純進口帶來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也使得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加符合中國國情。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自主品牌和技術的開發,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
事實上,省內諸多有實力的船企不僅深諳此道,也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創新。南通中遠川崎船舶有限公司是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與日本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合資興建的船舶制造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300萬載重噸。公司從川崎重工引進了先進的船舶設計、制造技術,采用先行舾裝、涂裝和分段總組工藝,有效提高了作業安全性、船舶質量和工作效率。
“這艘全長327米、面積接近3個標準足球場大的30萬噸級礦砂船,就是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船型,它在開發新型船艏、首創永久性檢驗通道、采用新型外擺機械裝置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現在已經成為公司的一個核心競爭產品?!敝羞h川崎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中遠川崎,江蘇新世紀造船廠同樣也在數字化造船和綠色造船上有所突破,其在設計、生產、管理中有效運用計算機技術,業已初步形成了年產12—18艘 30萬噸級以下各類船舶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