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改革開放之后的第30個年頭,很多中國人腰包鼓了,內心卻空虛了。
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理念?!拔幕北恢糜谇八从械母叨龋@被很多人視為“文化體制改革和精神衣缽回歸”的風向標。
對于手拿iphone4隨時都能享受“信息盛宴”的人而言,可能很難想象,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居民的閱讀條件還停留在30年前,讀書、讀報這些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在那兒依然難以保障。傳統農家書屋的普及,在邊遠貧困農村面臨舉步維艱的境遇。
杜威是湖南省一個行政村的村支部書記,他們那的農家書屋就設在他家中。5年前,農家書屋已經“落戶”,為了便于農戶閱讀,他特意把家里最敞亮的客廳騰出來專門做閱讀室。然而他發現來他家里借閱的農戶少之又少。5年時間過去了,放在書架上的還是最初那些“原始股”,報紙、雜志還是5年前的“存貨”。書本上那一層厚厚的塵埃,似乎在提醒人們它們已經被“冷落”太久。
這就是傳統農家書屋“落地”中國農村最現實的寫照?!奥犝f現在國家在推廣‘數字農家書屋’,農戶能用家里的電視看書讀報,和城里人一樣看大片。真希望‘數字農家書屋’能早點進我們村?!倍磐嬖V記者。
如今,農家數字書屋已經在陜西、湖北、福建、寧夏、云南等地變成現實。據航天數字傳媒公司集團項目部介紹,去年他們已經完成了5000多個行政村的布點工作,并計劃在今年完成3~5個行政村的布點工作,力爭讓更多的農村居民受益。
“一臺電視、一個衛星高清播放機、一幅天線,就能讓受眾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生活?!痹摴炯瘓F項目部副總經理柴佳林告訴記者,利用衛星傳輸技術,能夠解決數據傳播同步問題,同時農村朋友也能在家利用電視手段“因地制宜”地看到自己喜歡的報刊和視頻節目,有利于彌合城鎮與農村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
柴佳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戶農家書屋的前期投入是2000元,隨后一年的維護費用是1000元。按照一個行政村100戶居民來計算,拋開先期的設備費用不算,一戶每年只需支付10元錢,就能看到同步的報刊、視頻,與傳統農家書屋比,數字農家書屋的高性價比,毋庸置疑。
鑒于數字農家書屋的服務對象是廣大農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及其所屬中國衛通公司等領導指示,航天數字傳媒公司把該項目定位為“公益項目”,用“低利潤甚至是零利潤”來扶持該項目,真正為“新農村建設”做點實事。
去年,數字農家書屋順利落戶云南,將試點地區選在瑞麗市。沿著滇緬線實地調研了當地農戶貧瘠的文化生活后,航天數字傳媒公司上下更是深感責任重大。
在很多少數民族聚集的邊遠山區,普通民眾的文化生活幾乎為零。文化紐帶在這里完全缺失。處于“橋頭堡”地帶的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就是這樣一個邊境城市,這里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然而由于遠離文化中心,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容易產生文化迷茫,也比其他人更需要先進的文化生活來滋養和凝聚。
自2009年數字農家書屋項目全面啟動以來,盡管已在眾多農村“落地生根”,但其發展進度和推進速度依然不如人意。
一方面是廣大農戶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渴望和期待,另一方面是項目實施團隊對數字農家書屋推廣的信心與責任,表面來看,一切似乎可以實現“無縫對接”的數字農家書屋,為何會遭遇“現實瓶頸”?
原來,盡管數字農家書屋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大力支持的項目,而該項目本身也是一項帶有公益色彩的行為,但在和地方政府接洽的過程中,它又很容易被看成是一個公司的“商業行為”,因此需要項目團隊進行反復溝通、協調。而以目前有限的團隊力量,這樣的工作模式顯然難以收到“遍地開花”的結果。
一項承載了民族責任、惠及8億農民的項目,僅靠一支10多人的團隊一個行政村接一個行政村地去“占領”,顯然不太現實。
正如航天數字傳媒公司總經理鄭鑄東所言:“我們希望全社會像支持‘希望工程’、‘母親水窖’這些公益事業一樣,來看待數字農家書屋的推廣,每個人都盡自己的力量為農戶文化生活的豐富盡一份力。從細微來說,是為了讓他們有報刊可讀、有電影可看;從長遠來看,是為了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紐帶更加堅實。而從這點來看,數字農家書屋的推廣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業。希望在全社會的支持下,航天數字傳媒推廣的數字農家書屋能夠走得更遠?!保S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