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充分發揮新體制練兵備戰聚合效應
“空中編組”融鑄聯合作戰鐵拳
11月19日,西北大漠寒風呼嘯,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所屬多機兵種部隊展開作戰編組訓練,多型戰機從機場起飛后,在空中迅速集結。隨后,干擾機迅速開機為擔負突擊和掩護任務的戰機開辟電磁走廊。擔負突擊任務的戰機則在空中預警機指揮下,按照戰術隊形,與掩護機密切協同,沿著電磁走廊迅速前進,向“敵”地導陣地進發。
“作為戰役方向空軍合成指揮機構,必須集戰役戰術指揮功能于一體,必須具備指揮多種空地力量協同作戰的能力。”今年以來,該基地充分發揮“基地-旅”體制下練兵備戰聚合效應,按照“以上統下、以天帶地,互為對手、深度融合”的路子,組織所屬部隊常態化開展合同訓練,對比驗證各型武器裝備性能,研練空中進攻作戰、要地聯合防空等合同戰法,帶動基地、旅兩級指揮班子同步配套訓練,錘煉部隊聯合作戰指揮籌劃和作戰能力。
記者在指揮大廳看到,擔負突擊、掩護和信息支援等任務的各型戰機符號在大廳屏幕上劃出形狀各異的線條,看似毫無規則,實則是整個作戰方案和機兵種間戰術戰法的現實演繹。對抗演練僅持續了幾個小時,基地指揮多路兵力已在數千公里地域空間演練了預警機指揮下各型空中兵力集結、強電磁支援突防突擊、空中兵力自身防護等多個訓練課題?;剀娪柼幪庨L辛洪濤介紹,這種多要素參與的合同訓練,相當于不同類型作戰力量編組成了相對固定的“戰斗力模塊”,有利于提升部隊整體作戰籌劃效率、縮短作戰準備時間,加速各戰斗力要素融合。
“空中一次短暫戰斗,背后是不同機兵種間幾次乃至幾十次的磨合,且需要通過復盤研究不斷調整改進作戰樣式。”任務飛行員羅勝科告訴記者,任務前,基地指揮班子帶領參訓部隊對干擾使用的時域、空域、頻域進行周密協同,區分掩護兵力、干擾兵力、突擊兵力的不同作戰任務對戰法進行精細計算,對融的方式、聯的范圍、打的強度,都進行了充分研究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