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繼勇
北京報道
“你看,鍵盤、鍵盤中的紅點、圓柱形電池,這些都是IBM獨家擁有的專利。”12月21日,聯想集團CTO、聯想研究院院長賀志強拿著一臺Think筆記本向記者展示。
對于聯想去年12月并購IBM PC,最讓賀志強津津樂道的就是收購完成后,原IBM的1500余項專利皆歸聯想所有。
賀介紹,上述專利中,有些為IBM獨家使用,有些則是與其他廠商共同使用,其他廠商以前使用這些專利需要獲取IBM授權,現在則需要獲取新聯想的授權,并向新聯想支付專利使用費。
這樣,加上此前自主擁有的1000余項專利,聯想現在已合計擁有2500余項專利。
據賀志強介紹,許多專利都隱藏在細節中:以鍵盤為例,IBM花了比其它PC廠商更多的心思,其中甚至包括敲打每個鍵位時,鍵向下凹入的深度,“要不,你敲打鍵盤時,為何覺得Think筆記本比別的筆記本舒適?”
消化IBM專利
收購IBM PC部門之前聯想的研發中心僅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其中,北京研究院專注臺式PC、服務器的研發;上海分院專注于手機、筆記本研發;成都分院專注“高可靠數字設備”項目研發。
“收購完IBM PC之后,原IBM位于美國羅利、日本大和的研發中心并入新聯想集團。整合之后,聯想分別設立了北京研發中心、大和研發中心、羅利研發中心,三地研發中心的管理團隊基本沒有變化,團隊負責人則直接向我匯報。”賀志強表示,新聯想已經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研發布局。
賀介紹,大和研發中心主要專注于筆記本的研發(原Think筆記本研發團隊),羅利研發中心主要專注于臺式機研發、軟件開發、產品定義以及質量控制,中國三地研發中心主要是臺式機、手機、服務器研發,同時也有部分筆記本研發團隊(原聯想筆記本研發團隊),整合后,大和研發中心與羅利研發中心的研發人員均超過300人;加上并購IBM PC前,聯想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擁有的1100名研發人員,聯想已擁有近1800人的研發團隊。
不過,消化IBM專利遠遠不只是整合研發部門,坐下來收取專利費那么簡單。
聯想此前的Think X41、Think Center電腦還只是原IBM研發團隊與新聯想管理團隊、市場營銷團隊的合作,還不是原聯想和IBM研發團隊的合作,要真正證明聯想研發部門整合的成功,還需要推出一款真正的創新型產品,在沒有被市場證明之前,聯想研發將如何進一步消化IBM PC?
賀志強坦承,擁有這1500余項專利后,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持續創新,如果失去了持續創新的能力,這些專利也會在某天成為過時的專利。他認為,保持住了同樣的團隊、同樣的研發流程、同樣的管理體系,新聯想就能保持原IBM那種持續創新的能力。
賀介紹,所謂“同樣的流程、同樣的管理體系”指的是一整套從發掘用戶需求、市場調研,到研發和產品的創新,包括研發戰略決策在內的流程,并購IBM PC后,聯想筆記本、商用臺式機在研發流程、研發管理方面已經吸收了原IBM的思想。
另外,收購完成之后,聯想員工合計約19000人,研發人員的比例約為10%,這樣低比例的研發人員會不會影響聯想專利研發,持續創新的能力?
賀志強解釋,“新聯想約1萬人是生產線上的工人,除去工人之外,聯想研發人員比例超過20%,這與全球任何一個PC廠商相比,都是一個不低的比例?!?BR>繼承二級研發體系
為了保持持續創新的能力,聯想還寄希望于研發的高投入。
聯想提供的數字顯示,聯想今后每年將把營收的2%投入到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消息人士透露,聯想2006年的研發投入約為25億元,與全球其它PC廠商相比,這都是一筆不低的投入。
聯想2005年第二財季報告(7月1日至9月30日)顯示,聯想該財季營收為285億港元,凈利潤3.74億港元,凈利率不到2%,而在這樣的利潤率下,聯想如何持續進行如此高的投入?此外,任何研發投入總是帶有風險,聯想又將如何控制這種風險?
在賀志強看來,正因為此,僅僅發揮原來IBM的優勢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聯想研發原有的優勢,該優勢便是賀所謂的二級研發體系——聯想中央研究院與事業部研發協同作戰,短期戰略與長期目標相結合的研發體系。其中,短期的研發可以及時向市場推出產品,產生利潤,“此外,二級研發體系解決了研發投入風險大太的問題,當然也對整個公司提高利潤率有幫助?!?BR> 賀志強介紹,聯想北京研發中心、日本大和研發中心、美國羅利研發中心均為中央研究院,而事業部研發則包括筆記本、臺式機、手機、服務器、非PC研發部門,中央研究院直接向他匯報,事業部研發部門同時向事業部總經理和他匯報。
中央研發中心關注核心技術的創新和突破,關注長期研發戰略,為各個產品線提供平臺級的技術;事業部關注短期研發,各事業部研發在發現新的市場需求時,再與當前技術創新結合,進行產品研發,并最終形成產品推向消費者。
為了促進中央研究院與事業部研究院良性互動,聯想制定了一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如果事業部特別看好某個市場需求,需要中央級研究院的支持,那么研發經費就按二八或者四六分成,即中央研究院出一部分研發經費,事業部出一部分研發經費。當然,所有的研發經費來自于聯想年度研發預算,預算的研發費用每年都分到各中央級研究院與事業部研究院。
但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還不足以降低風險,為與市場前端緊密結合,聯想還制定了專門的流程,在這個流程里,事業部發現需求,市場部咨詢調研,再反饋到事業部研發機構,匯總到中央研究院,最后匯總到賀志強處,流程中的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由賀志強來做,賀會帶領專門的團隊作出一份名為“Technology Outlook(科技展望)”的報告。在這個報告里,不僅綜合了各事業部匯總的市場反饋,還包括服務部門的反饋、競爭對手的動向,以及英特爾、微軟等巨頭最新的技術動向。
“今年的Technology Outlook共計耗時9個月,核心成員120名,其余研發人員在此過程中要隨時聽調,全力配合。最后制定出的報告超過150頁?!辟R志強介紹,這份報告最后將提交董事長楊元慶及全球CEO,然后由他向高管們講解,把問題提出來討論。
Technology Outlook獲得最終認可,才能制定各個研究院、各個事業部的研發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