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振-研華創辦人暨董事長,因為工業計算機一向冷門,加上個性低調,外界對劉克振了解不多。這位視租屋、搬家為生活情趣之一的董事長,讓研華創下公司成立至今從未賠錢的記錄。雖然外表斯文,但長于策略思考的劉克振,對帶領研華邁向全球工業計算機龍頭的企圖心則異常旺盛,并視研華偏安的組織文化為成長的障礙之一,尤其上市之后,劉克振尋找組織變革與業績突破的腳步從未中斷。
工業計算機─有人主張應正名為產業計算機,簡單來說就是用在各種特定用途的計算機。過去主要應用于工控領域,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興起,應用范圍日益擴散,為工業計算機打開另一扇窗,也讓劉克振感受到另一股更大的成長動力。研華eHome平臺在這樣的經營背景下誕生,并成為公司力推的代表作,即使這項概念經過數年仍未刮起旋風。
從IT的發展趨勢來看,工業計算機魅力無窮,其市場潛力甚至超過多數人的想象。過去IT主要應用在娛樂及辦公領域,標準化的架構也確實帶動需求急速成長,但當IT往人類生活逐步滲透時,許多創意應用也跟著被激發出來,而這些產品雖然采用PC-Based,但往往屬于特殊規格,需要重新design-in,產業特性跟工業計算機非常類似。
當工業計算機從工廠被解放出來,您可以想象市場規模有多驚人。像目前大家比較熟悉的POS、Kiosk、大型游戲機臺、彩票機、運動器材都只是初步的應用,后續包括汽車、醫療、安控、交通、電信、家電、教育等,都等著工業計算機廠商開發,若再考慮這些不同用途的產品整合后,對生活模式可能引發的改變,進而創造出來的需求變革,整個產業的未來性就更具有想象空間。
全球CPU龍頭英特爾其實已經看到這股趨勢,并在電信及醫療領域大力著墨。跟英特爾關系密切的華碩自然可以感受到趨勢的演變,加上劉克振對征服全球工業計算機的高度企圖心,研碩于焉成立,而兩家母公司更因此交叉持股,展現緊密合作的誠意。
研碩的成立其實帶有點實驗性質,在現有市場中硬是區隔出一塊所謂「中量中樣」的市場,一方面維系研華現有的市場及客戶,另一方面也得以善用華碩制造的優勢。只是「中量中樣」的市場在整個工業計算機產業到底占有多少比重?目標客戶位在何處?這些恐怕才是研碩未來最大的挑戰。
熟悉工業計算機市場的人都清楚,系統整合商(SI)是工業計算機廠商最主要的客戶群,而SI一般都有地域性的限制,甚至許多SI經營的是特殊通路,加上需要配合客戶Design-in,所以大部份SI的量都不會太大,因此能夠符合「中量中樣」定義的SI客戶恐怕屬于少數,這對研碩的客戶開發是一大考驗,也是此計劃能否成功的最重要關鍵。如果把范圍縮小,則這些客戶可能分布在政府、軍事、教育、博奕、車用、電信等幾個領域,另外為國際IPC公司提供代工服務也是可行方向。
相較于研碩,研華的未來性更值得期待。工業計算機的應用范圍愈來愈廣,但卻有相當多的市場仍未被開發,其中關鍵便在于缺乏足夠的應用方案及愿景,目前依賴SI及客戶自行開發的作法過于被動,也使得市場成長動力無法加速起飛。
從這個角度來看,研華更需要成立的反而是類似「工業計算機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的機構,以協助SI客戶取得及分享各種應用方案,加速進行市場開發,當初研華力推的eHome便有這樣的精神存在。
若未來研發有能力舉辦年度工業計算機創新應用論壇,并且成為產業界的年度盛事及取經對象,那研華的市場地位及未來成長性將更具爆發力,也將帶動整個產業界的進一步發展。做為一個產業的龍頭領導廠商,研華應該具備這樣的企圖心。
工業計算機-崛起中的明日之星。